【省厅对话】河北省2022年度PPP工作总结
2023-01-30
河北省20 22年度PP P工作总结
2022年,在财政部的有力指导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北省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效助力全省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通过财政部审核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472个,投资额7343亿元,371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额5715亿元,310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4911亿元。
一、PPP工作举措
(一)发布PPP项目年度开发计划,推进规范有序实施。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 要求,促进 PPP 项目规范有序实施,印发通知,指导市县科学谋划项目,深入挖掘项目收益,报送项目开发计划,各地 共 上报项目 50 个,投资额 605 亿元,涉及 11 个设区市、雄安新区、 29 个县(市、区)、 12 个行业领域,为全年规范有序推进打下 良好 基础。 财政部 “ 道 PPP” 微信公众号、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新闻联播 、 长城网、 “ 河北财政 ” 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二)加强项目库管理,持续提升项目质量。 一是支持重大民生项目入库,完善线上审核机制,提前跟进辅导,即报即审,多数项目实现当月提交当月入库。全年新增入库项目27个,投资额382亿元。新增签约落地项目20个,投资额150亿元。二是按照财政部要求,严格审核确认全省189个地区36年(2016—205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和预测增长率,完善台账,时实监测,有入库PPP项目地区财承占比全部控制在10%红线以内,财政风险总体可控。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撰写《推动PPP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结合项目“解剖麻雀”,分析制约PPP高质量发展“堵点”,研究促进高质量发展措施。四是创新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加强项目规范运作辅导;编印《PPP政策手册》,将国家和省有关支持PPP模式发展的政策汇集成册,进行通俗解读,提高业务能力,促进项目长期规范稳定运行。
(三)完成财政部试点任务,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一是完成实施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实施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冀财办〔2022〕32号),为全省PPP项目实施机构绩效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完成分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试点工作,会同省住建厅印发《河北省城乡环卫一体化行业PP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冀财办〔2022〕49号),并在全省执行。三是完成PPP项目中期评估理论研究试点,将秦皇岛市污水污泥处理PPP项目、沧州市河间市环卫服务市场化PPP项目中期评估相关成果上报财政部PPP中心。河北出色完成财政部PPP绩效管理三项试点任务,研究成果将依托PPP综合信息平台在全国推广应用。此外,河北研究制定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会展(场馆)、文化(剧院)分行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财政部PPP中心转发,供全国借鉴。
(四)推动项目信息公开,促进PPP项目阳光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信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财办金〔2022〕45号)要求,组织开展管理库PPP项目信息录入更新工作,及时向市县印发通知,制定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微信群、线上答疑等方式,指导市县和省直部门深入自查、全面补录、规范整改,组织专家复核,提出整改要求,经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实施机构、咨询机构、社会资本等参与方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信息质量提升任务。同时,坚持每月重点抽查、定向反馈、集中补录,督促项目参与主体及时、准确、完整披露项目信息,对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完整的,暂停新项目入库。全省在库项目新增信息万余条,实现应更新尽更新,进一步提高了项目信息质量。河北受邀参加“中国PPP市场透明度评估报告”发布会,作为全国两个先进省份之一,进行典型发言,介绍信息公开经验。在PPP市场透明度评价中,河北排全国第二,承德、唐山两市分列市级第一和第五名。
二、PPP改革成效
(一)有效拉动了社会资本投资。 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371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额5715亿元。落地项目中,属于新型城镇化领域项目237个,投资额2607亿元,支持了国家重点战略实施。投资额141亿元的承德市丹锡高速公路克什克腾至承德联络线(G1611)冀蒙界至围场段等PPP项目顺利入库实施,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秦皇岛污水污泥处理项目入选国家24个盘活存量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
(二)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通过规范实施PPP项目,有力提升了当地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唐山大剧院项目,通过公益演出票价限高、场次限定,面向基层弱势群体等措施,实现文旅消费与惠民双赢、政府与企业双赢。2016年3月—2022年12月,大剧院已完成演出场次1419场,平均上座率62%,剧院营业收入连年递增。河北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在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PPP项目推广与投融资促进活动上介绍项目经验,受到文旅部、财政部和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河间市环卫服务市场化项目实现了全市615个村庄全覆盖,项目公司提供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垃圾处理“一条龙”式服务管理,并开展禁止车窗抛物、乱倒垃圾以及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校园等活动,打造了整洁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
(三)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全省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302个,投资额1864亿元,235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额1476亿元,其中,191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额1140亿元,助力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自2020年6月运营以来,实施生态补水3.13亿立方米,形成蓄水水域面积508公顷,恢复河道生态,提升行洪能力,改善了省会生态环境。唐山市东湖片区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实施,实现变废弃矿坑为园林美景、变工业废弃地为生态建设高地、变“城市伤疤”为“生态之花”目标。河北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PPP项目、唐山市东湖片区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的运作经验和实施成效,在2022年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上进行分享交流。
年内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财经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刊登河北PPP工作和典型项目报道10篇,为PPP项目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优化了营商环境。受邀作为专家对《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财金〔2022〕119号)进行政策解读,并介绍河北绩效管理和信息公开的经验做法,财政部PPP中心“道PPP”微信公众号刊登,多家媒体转发,产生了良好影响。
三、2023年工作谋划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在发展中提高PPP运作质量,围绕推进PPP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重点抓好“五个一”。 一是发布一批高质量PPP项目。 指导市县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在京津周边等重点区域、环保和文旅等重点领域,高标准谋划PPP项目,编制并发布项目开发计划,开展多种形式推介对接,促进项目早入库、早落地、早开工。 二是培育一批精品PPP项目。 指导市县积极培树规范运作典型,强化政策和优质项目宣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运作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项目规范实施。 三是吸引一批优质社会资本。 加强项目跟踪辅导,指导高质量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两个论证,做好市场调研,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吸引一批具有投资、运营能力的社会资本参与河北公共服务项目。 四是争取一个财政部试点。 积极承担财政部PPP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等试点任务,深化实施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五是开展一次专项行动。 严格落实财政部PPP项目规范运作要求,组织开展在库项目规范运作专项行动,及时发现项目存在问题,严守财承10%红线,把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PPP项目上,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助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
作者: 浏览次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