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6 11:17:28] [来源:辐射处] [点击量: ] [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
5
个辐射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202
5
年
5
月
26
日
-202
5
年
5
月
30
日。
电话:
028-80589022
地址:成都市科园南路
88
号
A2
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凉山西昌(月城)
500
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凉山西昌(月城)
500
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为:在变电站内东南侧原高抗设备区域(
500kV
高抗设备已拆除)扩建
1
台
1000MVA
主变压器、
35kV
低压并联电容器
1
组(
3×60Mvar
),并配套新建消防水泵房、事故油池(
1×80m
3
)和事故油坑(
3×20m
3
)等公辅和环保设施。本次扩建工程完成后,该变电站共设主变压器
3
台(
2×750MVA+1×1000MVA
)、
500kV
出线
10
回、
220kV
出线
12
回、
35kV
并联电抗器
2
组(
4×60
)
Mvar
、
35kV
低压并联电容器
1
组(
3×60Mvar
)。
|
一、主要环保措施
(一)现有环境问题整改措施
在变电站内新建危险废物暂存间,采用防渗混凝土、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膜或其他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
k≤10
-10
cm/s
)进行重点防渗。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
)有关规定,规范暂存变电站产生的废油及含油废物等危险废物,并及时将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置。
(二)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通过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采取洒水降尘、遮盖挡护等措施,减缓工程施工对区域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的影响;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变电站既有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拆除的建筑垃圾运至政府指定的处置场处置,弃土运至顺河弃土场处置。
(三)运行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不新增劳动定员,运行期不新增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工程新建本次主变压器配套的事故油池和事故油坑,防范事故油泄漏风险;废旧蓄电池、事故废油及含油废物等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利用或处置;将事故油池、事故油坑等区域设置为重点防渗区,采用防渗混凝土、
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膜或其他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
k≤10
-10
cm/s
)进行重点防渗。
工程拟采取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有:新增电气设备安装接地装置,对站内配电装置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变压器,拆除变电站东南侧现有围墙(长
105m
、高
2.5m
),原址新建长
105m
、高
7m
的围墙,并在其上设置高
1m
的隔声屏障,在扩建主变压器各相之间及两侧设高
8.4m
防火墙,确保厂界噪声达标。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报告书环境影响预测表明,本工程运行期无废气及废水外排;工程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噪声影响预测值均可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2
|
成都回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回旋科技质子诊疗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
|
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岔街道(世园中路与春泽路交汇处)成都东部新区双溪科技工业园(首开区)
|
成都回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本项目拟在成都市东部新区三岔街道(世园中路与春泽路交汇处)成都东部新区双溪科技工业园(首开区)内实施,主要建设内容为:拟新建主工艺厂房、装配厂房、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总占地面积
48819.42m
2
,总建筑面积
26605.68m
2
。
(一)主工艺厂房
主工艺厂房主要由主楼(地上一层、地下局部一层)和辅楼(地上四层)组成,总建筑面积
1448.56
m
2
,
主要由装配大厅、
质子科学实验厅、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
、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含靶室
1~4
)、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1
(含靶室
5
)、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2
、核素制备间
1
、核素制备间
2
、放射性废物暂存间
1
、放射性废物暂存间
2
及配套辅助用房等组成,用于射线装置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生产、使用和销售。
(
1
)射线装置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和质子科学实验厅拟开展
250MeV
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
100MeV
高温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调试生产和科学实验,同时拟使用
100MeV
高温超导回旋加速器打靶生产
225
Ac
(以
232
Th
为靶材)、
82
Sr
核素。其中,
250MeV
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最高粒子能量为
250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12.5nA
,属于
I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1
台(套);
100MeV
高温超导回旋加速器最高粒子能量为
100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12.5nA
,属于
I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1
台(套)。同时,质子科学实验厅拟开展
10MeV
高能电子加速器的调试生产和科学实验,其最高粒子能量为
10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10mA
,属于
II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2
台(套)。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拟开展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生产,其最高粒子能量为
230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300nA
,属于
I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2
台(套)。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质子科学实验厅、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单次仅运行
1
台(套)加速器。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拟开展
30MeV
回旋加速器的调试生产,并配套靶室
3
、靶室
4
分别打靶生产
57
Co
、
68
Ge
核素和
99m
Tc
、
201
Tl
、
103
Pd
、
123
I
核素;同时拟开展超紧凑多用途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调试生产,并配套靶室
1
、
2
开展科学实验,配套靶室
5
打靶生产
211
At
。其中,
30MeV
质子回旋加速器最高粒子能量为
30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1mA
,属于
I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2
台(套);超紧凑多用途超导回旋加速器最高粒子能量为
36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50μA
,属于
I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2
台(套)。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1
拟开展
14MeV
回旋加速器的调试生产,并配套靶室
5
打靶生产
18
F
、
13
N
、
68
Ga
、
11
C
、
15
O
、
64
Cu
、
89
Zr
、
124
I
核素,其最高粒子能量为
14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1mA
,属于
Ⅱ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5
台(套)。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2
拟开展
14MeV
回旋加速器的调试生产,其最高粒子能量为
14MeV
,束流引出流强最高为
1mA
,属于
Ⅱ
类射线装置,年生产、使用、销售
5
台(套)。
(
2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核素制备间
1
拟新建
7
套热室(
1-1~1-7
),其中
1-1
、
1-7
热室以自产
18
F
核素经分离、纯化、分装、装罐等工序生产
18
F
核素溶液产品,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3.70×10
3
Bq/
瓶~
3.70×10
9
Bq/
瓶);
1-2
热室以自产
13
N
核素经分离、纯化等工序生产
13
N
核素溶液(不外售);
1-3
、
1-4
热室以自产
68
Ga
核素经分离、纯化、分装、装罐等工序生产
68
Ga
核素溶液产品,产品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7.40×10
3
Bq/
瓶~
7.40×10
9
Bq/
瓶);
1-3
热室以自产
11
C
(含
13
N
杂质核素)、
15
O
核素经纯化生产
11
C
、
15
O
核素溶液(不外售);
1-5
、
1-6
、
1-7
热室以自产
64
Cu
、
89
Zr
、
124
I
核素经拆解、溶解、纯化、分装、装罐等工序生产
64
Cu
、
89
Zr
、
124
I
核素溶液产品,
64
Cu
产品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3.70×10
4
Bq/
瓶~
1.11×10
10
Bq/
瓶),
89
Zr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1.85×10
4
Bq/
瓶~
3.70×10
9
Bq/
瓶),
124
I
产品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1.85×10
4
Bq/
瓶~
1.48×10
9
Bq/
瓶)。
核素制备间
2
拟新建
9
套热室(
2-1
~
2-9
),其中
2-1
、
2-2
、
2-3
热室以自产
68
Ge
(含
69
Ge
、
68
Ga
杂质核素)、
57
Co
(含
57
Ni
、
55
Co
杂质核素)核素经拆解、溶解、纯化、分装、装罐等工序生产
68
Ge
、
57
Co
核素溶液产品,
68
Ge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1.11×10
4
Bq/
瓶~
1.11×10
10
Bq/
瓶),
57
Co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1.85×10
4
Bq/
瓶~
1.85×10
10
Bq/
瓶);
2-4
、
2-5
、
2-6
热室以自产
99m
Tc
(含
99
Mo
杂质核素)、
201
Tl
(含
202m
Pb
、
201
Pb
、
200
Pb
杂质核素)、
123
I
、
103
Pd
核素经拆解、溶解、纯化、分装、装罐等工序生产
99m
Tc
、
201
Tl
、
123
I
、
103
Pd
核素溶液产品,
99m
Tc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5000
瓶(规格为
1.85×10
5
Bq/
瓶~
1.85×10
11
Bq/
瓶);
123
I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3.70×10
4
Bq/
瓶~
3.70×10
10
Bq/
瓶);
103
Pd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3.70×10
4
Bq/
瓶~
3.70×10
10
Bq/
瓶);
201
Tl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3.70×10
4
Bq/
瓶~
3.70×10
9
Bq/
瓶);
2-7
、
2-8
、
2-9
热室以自产
211
At
(含
210
At
、
207
Bi
杂质核素)核素经拆解、溶解、纯化、分装生产
211
At
核素溶液产品,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0
瓶(规格为
3.70×10
4
Bq/
瓶~
3.70×10
9
Bq/
瓶);
2-7
热室还用于暂存
232
Th
靶件原料,同时以自产
225
Ac
、
82
Sr
核素经封装后直接销售靶件,
225
Ac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
瓶(规格为
3.70×10
2
Bq/
瓶~
3.70×10
8
Bq/
瓶);
82
Sr
年最大生产
/
销售
10
瓶(规格为
1.85×10
4
Bq/
瓶~
1.85×10
9
Bq/
瓶)。
核素制备间
1
、
2
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2.06×10
13
Bq
,属于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具体操作量详见报告书。
(二)装配厂房
装配厂房(地上一层,局部二层)总建筑面积
2432m
2
,用于开展加速器外购零部件的开箱、超声波清洗、擦洗、精密装配和尺寸检查等,不涉及零部件的生产以及电镀、钝化及喷漆等工序。
(三)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
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
11859m
2
,地下一层布置车库及厨房,一层布置餐厅、值班室、销售大厅,二层和四层布置各类控制、诊断电子学设计、组装、检测和调试验证用房等,三层布置办公室及会议室,五层布置电源电气设计、组装、检测和调试验证用房等。
项目总投资
24435.91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023
万元。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措施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及质子束射线区四周墙体和顶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西侧墙体厚
2.4m
、南侧墙体厚
2.0m
、东侧墙体厚
2.9m
(与机架治疗室西墙共用),北侧迷道内墙厚
1.5m
、中墙厚
1.0m
、外墙厚
2.0m
,顶板厚
2.0m
(局部
4.0m
),防护门为
10cm
钢板;机架治疗室西侧墙体厚
2.9m
、南侧墙体厚
1.8m
、东侧墙体厚
2.2m
,北侧迷道内墙厚
2.0m
、外墙厚
2.0m
,顶板厚
2.0m
;质子束射线区南侧墙体厚
2.0m
、北侧墙体厚
1.8m
(与机架治疗室南墙共用)、东侧墙体厚
2.2m
、顶板厚
2.0m
。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质子科学实验厅四周墙体和顶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东侧墙体厚
2.4m
、南侧墙体厚
2.0m
、西侧墙体厚
2.0m
(与质子科学实验厅东墙共用),北侧迷道内墙厚
1.5m
、中墙厚
1.0m
、外墙厚
2.0m
,顶板厚
2.0m
,防护门为
10cm
钢板;质子科学实验厅西侧墙体厚
2.2m
,东侧墙体厚
2.0m
、南侧墙体厚
2.0m
、北侧迷道内墙厚
2.0m
、外墙厚
2.2m
,顶板厚
1.5m
,防护门为
10cm
钢板。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1
、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2
、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靶室
1
~
5
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1
东侧和南侧墙体厚度均为
1.5m
(南墙与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2
北墙共用),西侧墙体厚度为
2.0m
(与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东墙共用),北侧墙体厚度为
1.3m
(与靶室
5
共用),顶板厚度为
1.2m
;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2
东侧和北侧墙体厚度均为
1.5m
,西侧墙体厚度为
2.0m
,南侧墙体厚度为
2.0m
(与机架治疗室迷道外墙共用),顶板厚度为
1.2m
;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东侧和西侧墙体厚度均为
2.0m
,南侧和北侧墙体厚度均为
0.6m
(南墙与靶室
1
和
2
共用、北墙与靶室
3
和
4
共用),顶板厚度为
1.5m
;靶室
1
和
2
的东侧、南侧、西侧墙体厚度均为
2.0m
,北侧墙体厚度为
0.6m
,顶板厚度为
1.5m
;靶室
3
和
4
的东侧、西侧、北侧墙体厚度均为
2.0m
,南侧墙体厚度为
0.6m
,顶板厚度为
1.5m
;靶室
5
东侧、北侧墙体厚度均为
1.5m
,西侧墙体厚度为
2.0m
,南侧墙体厚度为
0.6m
,顶板厚度为
1.2m
。
核素制备间
1
中
1-1
~
1-4#
热室前板均为
75mmPb
铅玻璃,侧板和后板均为
60mmPb
铅玻璃;
1-5
~
1-7#
热室前板均为
160mmPb
铅玻璃,侧板和后板均为
110mmPb
铅玻璃。核素制备间
2
中的
2-1
~
2-3#
热室前板均为
125mmPb
铅玻璃,侧板和后板均为
75mmPb
铅玻璃;
2-4
~
2-6#
热室前板均为
90mmPb
铅玻璃,侧板和后板均为
60mmPb
铅玻璃;
2-7
~
2-9#
热室前板均为
75mmPb
铅玻璃,侧板和后板均为
60mmPb
铅玻璃。
64
Cu
、
89
Zr
、
124
I
产品外包装为
40mm
钨合金罐,
18
F
、
57
Co
、
68
Ge
、
68
Ga
、
99m
Tc
、
123
I
、
103
Pd
、
201
Tl
、
211
At
、
225
Ac
、
82
Sr
产品外包装为
40mmPb
铅罐。
(二)两区划分
1.
控制区:一层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质子科学实验厅、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1
和
2
)、靶室
1
~
5
、核素制备间
1
及其热室
1-1
~
1-7
、发包区、走道、放射性固废暂存间(
1
和
2
)、
1#
集水井坑、
2#
衰变池、
3#
废水收集池,二层核素制备间
2
及其热室
2-1
~
2-9
、走道。
2.
监督区:一层更衣间(一更、二更)、检测间、淋浴间、装配调试车间、测磁间、强电间、弱电间,二层气瓶间、循环气泵房、
UPS
间、走道、变电所、水处理间、空调水泵房、循环水泵房;三层工艺设备电源间
2
、高频机房、弱电机房、
PET
设备间、高温超导测试平台、低温超导测试平台、大屏检修、主控室、控制室设备间、工艺设备电源间、检修工具间。
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三)辐射安全防护设施
1.
主工艺楼设置
4
套独立的安全联锁与剂量监测系统,分别为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和质子科学实验厅区域安全联锁与剂量监测系统;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和配套靶室
1
~
4
区域安全联锁与剂量监测系统;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1
及配套靶室
5
区域安全联锁与剂量监测系统;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
2
区域安全联锁与剂量监测系统。每套安全联锁与剂量监测系统主要组成包括安全联锁控制系统、钥匙控制、门磁系统门联锁系统、清场按钮系统、紧急保护装置、设备保护装置、状态监控、剂量监测八个部分。
2.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质子科学实验厅辐射安全防护设施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加速器工作状态显示、开门钥匙开关、门禁系统(刷卡出入)、读卡记录进入人员编码和总数、防跟随措施、无人清场巡更系统、工作人员离开的确认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声光报警装置、计算机记录系统、紧急出口指示、门内紧急开门按钮、急停按钮、出束前确认开关、场所辐射安全设施工作状态显示、对讲机和电话通讯设备、门与束流联锁(束流及防护门由一把独立多用途钥匙或多个串在一起的钥匙进行控制)、联锁设计为至少双重联锁、门与场所的辐射剂量率联锁、通风延时开门联锁、清场巡更系统联锁、紧急停机联锁(控制台和机房内均有醒目的急停按钮)、人员总数清零与出束联锁、联锁触动停机后须人工复位才能重启加速器人员、更换下来的活化部件有专设存放地点、部件活化较高剂量率区的电离辐射标志及提示、个人剂量报警仪、γ射线和中子个人剂量计、便携式γ射线和中子剂量监测仪、控制区或机房内有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环境γ或中子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设备冷却水泄漏的检测及收集系统、设备冷却水备用存储池。
3.
加速器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场所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各门厅入口处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加速器工作状态显示、灯光和声音报警指示装置、加速器机房门内紧急开门按钮、紧急出口标志及应急照明、控制台和大厅门钥匙控制、门与加速器束流联锁、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联锁、辐射报警灯与加速器出束状态联锁、辐射剂量与门联锁、清场巡更系统与门连锁、束流阻挡器(如有)位置与束流联锁、靶厅门与束流阻挡器(如有)位置联锁、控制台上有复位确认按钮、大厅内有清场巡更系统、大厅内和控制台均有急停按钮、急停按钮能自锁及复位、视频监控系统、控制区内 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气溶胶监测仪或采样装置(气态靶)、放射性气体监测仪或采样装置(气态靶)、个人剂量报警仪(γ)、个人剂量计(γ、中子)、便携式γ剂量测量仪、便携式表面污染仪,强活化部件专门贮存容器和存放地点(容器表面应有电离辐射标志),产品暂存间及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双人双锁)均设置有视频监控系统。
4.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设置磁卡门禁系统、设置专门的卫生通过间,配置人员出入口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γ辐射剂量率监测报警仪、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固定式或移动式气溶胶取样监测设备、气载放射性流出物取样监测设备、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取样监测设备、放射性同位素应急容器、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
5.
核素制备间的热室均设计有机械手和(或)手套操作孔,通过窥视窗用机械手或铅手套操作放射性物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台、地面敷设耐辐照环氧涂层,墙角采用圆形转角,采用涂料踢脚,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
(四)台账管理
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销售和去向都必须有完整记录并长期保存,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对单位内部所有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核查,确保
“物-账”统一。
(五)放射性废气处理措施
本项目共设置
5
套放射性废气排放系统、
2
根
23.5m
高排气筒,放射性废气排放具体如下所述。
25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质子科学实验厅合设一个排风系统(
P1-1
),
230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机架治疗室合设一个排风系统(
P1-2
),分别设置
2
台低噪声轴流风机,平时排风开启一台风机,停机排风开启两台风机。
P1-1
和
P1-2
排风系统废气集中通过
1
根
23.5m
排气筒(管径
1250mm
、排放口编号
DA001
)高于屋顶排放。
PET
及其他应用回旋调试厅、靶室
1
~
4
合设一个排风系统(
P1-3
),
14MeV
回旋加速器调试厅、靶室
5
合设一个排风系统(
P1-4
),分别设置
2
台低噪声管道风机,平时排风开启一台风机,停机排风开启两台风机。核素制备间
1
和
2
、
1-1
~
1-7
热室、
2-1
~
2-9
热室、一更和二更合设一个排风系统(
P1-5
),选用
1
台低噪声离心箱体风机,排风风机设于系统末端,使整个排风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核素制备间的送、排风干管上均设定风量阀和静压传感器,房间全室排风支管上设变风量阀,热室自带风量控制装置保证排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5
次
/h
,控制器根据房间的静压大小不变的原则调节风机转速,保证送排风量差值不变。其中
1-5~1-7
、
2-4~2-6
热室自带碘吸附过滤器,除碘后的废气与其他废气一起经袋式中效(
F8
)、核级高效(
H14
)过滤器处理。
P1-3
、
P1-4
、
P1-5
排风系统废气汇合集中通过
1
根
23.5m
排气筒(管径
700mm
、排放口编号
DA002
)高于屋顶排放。
(六)放射性废水处理措施
1.
加速器活化冷却水的处理。主工艺厂房设置
1
个集水井坑(编号
1#
、有效容积
3m3
),用于收集暂存加速器和束流线拆解排放的活化冷却水。活化冷却水中除
3
H
和
7
Be
外,核素
15
O
、
13
N
和
11
C
的半衰期较短,排入集水井坑后迅速衰变,浓度也很快降低,可忽略不计。冷却水年排放量
5.49m
3
/a
,每个季度排放一次,单次排放量约
1.37m
3
/
次。冷却水中
3
H
单次排放活度为
4.8E+05Bq
,
7
Be
单次排放活度为
1.61E+05Bq
,分别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规定的
2.2E+06Bq
和
2.0E+06Bq
单次排放限值
1ALImin
。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
10
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
3
倍排放量的水进行冲洗,并做好记录。
2.
热室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核素制备间
1
的
1-1
~
1-7
热室、核素制备间
2
的
2-4
~
2-6
热室产生的放射性废液(主要含
18
F
、
13
N
、
68
Ga
、
64
Cu
、
89
Zr
、
124
I
、
99m
Tc
、
103
Pd
、
201
Tl
、
123
I
)经热室下方的废水管道重力流入
2#
衰变池(位于主工艺厂房外北侧、
1
组
/2
个、每个容积
2m
3
)暂存一定量后取样检测总
β≤
10Bq/L
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
核素制备间
2
的
2-1
~
2-3
热室放射性废液产生量约
10L/a
,废液中主要含
57
Co
、
68
Ge
、
68
Ga
,热室下方设置
4
个
25L
铅桶,放射性废液经管道重力流入
25L
铅桶内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核素制备间
2
的
2-7
~
2-9
热室放射性废液产生量约
5L/a
,废液中主要含
211
At
、
207
Bi
核素,热室下方设置
2
个
25L
铅桶,放射性废液经管道重力流入
25L
铅桶内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3.
淋浴废水和清洁废水的处理。主工艺厂房外北侧设置
3#
废水收集池(
1
组
/2
个,每个容积
3m3
),用于收集淋浴废水和清洁废水,暂存一定量后取样检测总α≤
1Bq/L
、总β≤
10Bq/L
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
(七)放射性固废处理措施
本项目加速器系统拆卸、维修维护、更换产生的含感生放射性结构部件,主要为少量损坏的偏转板电极,由
200L
钢桶收集转运至废物暂存间
1
(位于质子科学实验厅西南角)暂存,一定量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核素制备间热室产生的废物主要有废基材、废分离柱、废无纺布等,由铅罐或塑料桶收集转运至废物暂存间
2
(位于核素制备间
1
西侧)装入
200L
钢桶暂存,一定量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被污染的工作服、工作鞋以及使用过的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由塑料袋收集转运至废物暂存间
2
装入
200L
钢桶暂存,一定量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放射性通风系统过滤器芯定期更换,更换后装入钢箱转至废物暂存间
2
暂存,一定量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八)非放射性污染物防治措施
1.
废气防治措施。加速器运行产生的
O
3
、
NO
x
等有害气体经各自排风系统统一收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有机废气通过装配厂房机械排风系统排出室外;食堂油烟由集气罩收集,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通过专用烟道楼顶(排放口编号
DA003
)排放。划定项目装配厂房边界外
100m
为无组织废气的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只涉及本厂及厂区外道路、不涉及环境保护目标)。
2.
废水防治措施。生活污水、超声波清洗废水、纯水制备系统排水、食堂废水(经
4#
隔油池隔油处理后)排入厂区
5#
预处理池,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表
4
中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31962
-
2015
)
B
等级标准限值要求,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
7#
再生水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烂河沟。
3.
噪声防治措施。选用振动小、低噪声设备,采取机房内安装消音板,风机与风管连接处设置软连接,送风主管道上设置消音器等措施。
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危险废物由塑料桶收集暂存在装配厂房的修配间,油桶暂存区设接油盘防泄漏,一定量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外售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九)施工期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简易沉淀后重复利用;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在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
FLUKA
蒙卡模拟预测,各回旋加速器调试大厅及靶室屏蔽体外
30cm
处辐射剂量率分别满足
2.5
μ
Sv/h
(居留因子
T>1/2
)和
10
μ
Sv/h
(居留因子
T
≤
1/2
)的限值。放射性核素制备间热室操作位(前板外
30cm
处)的剂量率均小于
2.5
μ
Sv/h
的限值;热室侧板、后板外
30cm
处的剂量率均小于
25
μ
Sv/h
的限值;产品罐表面
5cm
处的剂量率满足《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11806-2019
)中容器表面
5cm
处
2.0mSv/h
的限值。
综合考虑加速器运行、检修、销售期间瞬发辐射、感生放射性气体、感生放射性活化部件、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原料罐转运、靶件安装和产品转运的影响,辐射工作人员受到附加有效剂量小于
5.0mSv/a
的剂量约束值;综合考虑瞬发辐射、感生放射性气体和中子天空反散射的影响,厂区内外公众受到的附加有效剂量小于
0.1mSv/a
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加速器活化冷却水中
3
H
、
7
Be
单次排放活度分别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规定的单次排放限值
1ALImin
;核素制备间
2-1
~
2-3
热室放射性废液暂存后定期交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其余热室废液经暂存衰变后待监测达标(总β≤
10Bq/L
)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淋浴废水和清洁废水经暂存衰变后待监测达标(总α≤
1Bq/L
、总β≤
10Bq/L
)排入园区污水管网;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园区生活污水管网;放射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3
类、
4
类标准要求。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3
|
汉速科技(广汉)有限公司新建工业电子加速器使用项目
|
德阳市广汉市三亚路三段
1
号远景诚·科创产业园
10#
车间厂房
|
汉速科技(广汉)有限公司
|
四川瑞迪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拟在德阳市广汉市三亚路三段
1
号远景诚·科创产业园
10#
车间厂房(租用、已建、地上一层、局部地上
2
层)内北部新建
1
座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并在机房内新增使用
2
台立式结构工业电子加速器,对泡椒凤爪、粉条、火锅底料、预制菜、中药材、香辛料及调味料等开展辐照消杀灭菌服务。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由一层辐照室和二层主机室组成,主机室和辐照室通过楼梯连接,同时配套建设控制室、设备间、工具间、仓库、辐照产品上货区及卸货区等辅助用房。
本项目新增
2
台工业电子加速器型号均为
DZ-10/20
,最大电子能量均为
10MeV
,最大束流强度均为
2mA
,功率均为
20kW
,均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DZ-10/20
型工业电子加速器为单束机头,电子束照射方向为竖直向下,单台设备年最大出束时间约为
4000h
,两台加速器辐照装置可同时出束运行。
2025
年
3
月
31
日德阳市广汉生态环境局在工作检查中发现本项目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涉嫌“未批先建”行为,但未安装相关设施设备,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属初次环境违法且自行停止建设情况,故不予立案处罚,责令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要求依法办理环保手续。
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350
万元。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本项目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一层辐照室东侧及西侧墙体均为
2500mm
~
2800mm
厚混凝土,北侧墙体为
2500mm
~
3000mm
厚混凝土,顶部为
680mm
~
1350mm
厚混凝土。东南侧及西南侧分别设置有
1
处“凹”字形迷道,两侧迷道中部隔墙为
500mm
厚混凝土,单侧迷道内墙、中墙和外墙分别为
2150mm
~
2850mm
、
1000mm
和
750mm
厚混凝土,两侧迷道口均设置有人员安全门(不锈钢门)。
二层主机室位于辐照室上方,南侧、西侧及北侧墙体均为
2000mm
厚混凝土;顶部为
1500mm
厚混凝土;东侧迷道内墙、中墙和外墙分别为
1500mm
、
1000mm
和
500mm
厚混凝土,迷道门为人员安全门(不锈钢门)。
(二)工业电子加速器自身具备过电压与过电流保护系统、束流控制系统、加速管真空联锁系统、冷却水联锁系统等多重固有安全措施。
(三)划定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一层辐照室(含迷道)、二层主机室(含迷道)为控制区,曝光过程中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划定一层辐照室南侧迷道外货物传送系统区域、北侧设备区(恒温水冷系统机组)、二层除主机室外其他区域(控制室、设备间、仓库及工具间)、一层二层连接楼梯为监督区,禁止非辐射工作人员进入。
(四)加速器采取钥匙控制及联锁、红外光电安全联锁、门机联锁、束下装置联锁、紧急停机按钮及拉线开关、出口处紧急开门按钮、紧急出口指示、控制台复位确认按钮、视频监控系统、巡检按钮及联锁、门剂量联锁、通风联锁、烟雾报警系统、排风系统延迟关闭和防护门延迟开启、工作状态指示灯(声光警示)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
(五)在确保辐照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曝光时间,减少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受照射剂量。
(六)配备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便携式辐射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七)工业电子加速器在报废处置时,应当对其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和去功能化处理。
(八)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厂区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九)项目运行期,辐照室内产生的臭氧由机械排风装置抽排至
10#
车间厂房楼顶排放;冷却水循环使用,生活污水依托厂区已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合格产品进行重新辐照后仍不合格的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计算,工业电子加速器机房一层辐照室屏蔽体外关注点最大辐射剂量率能满足《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
HJ979-2018
)
4.2.2
中规定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外人员可达区域屏蔽体外表面
30cm
处及以外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不超过
2.5
μ
Sv/h
”的要求。
经预测,在综合考虑
2
台工业电子加速器共同影响的情况下,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附加有效剂量分别满足
5.0mSv/a
的剂量约束值和
0.1mSv/a
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生活污水依托厂区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中的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3
类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和不合格品可得到妥善处置。
|
4
|
荣县人民医院新增医用直线加速器项目
|
自贡市荣县青阳街道荣州大道二段
284
号
|
荣县人民医院
|
四川省瑜仁嘉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拟在自贡市荣县青阳街道荣州大道二段
284
号医院第三住院楼(在建、地上
9
层、地下
2
层)负
2
楼新建
1
座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及控制室、辅助机房、治疗计划室、定位准备室、护士站等辅助用房。在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内新增使用
1
台
6MV
医用直线加速器(型号为
Halcyon
、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开展肿瘤放射治疗,
X
射线最大能量为
6MV
,
1m
处最大剂量率为
8Gy/min
,年最大出束时间约
300h
(治疗出束
250h+
质控出束
50h
),无电子线治疗功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配备锥型束
CBCT
(最大管电压
140kV
、最大管电流
630mA
),模拟定位依托第一住院楼放射科的医学影像
CT
机(最大管电压
130kV
、最大管电流
345mA
、已履行环评手续)进行。
本项目总投资
260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385.9
万元。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四周墙体、迷道及顶部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射方向朝向东南侧、西北侧、顶部及地面,东南侧、西北侧、顶部主屏蔽墙均为
2450mm
~
3000mm
厚混凝土、宽度均为
4800mm
,相连次屏蔽墙均为
1700mm
厚混凝土;东北侧屏蔽墙为
1700mm
厚混凝土;西南侧“
L
”型迷道内墙、外墙均为
1500mm
厚混凝土;防护门为
10mm
铅当量钢防护门。
(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具备多重固有安全措施。
(三)设置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含迷道)为控制区,控制室、辅助机房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及机房采取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钥匙开关、门机联锁、固定式剂量报警仪、条件显示联锁、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时间控制联锁、门灯联锁及语音提示、紧急开门按钮、紧急停机按钮、视频监控与对讲系统、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显示、防护门防夹装置等安全措施。
(六)医院配备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和固定式剂量报警仪监控辐射环境,医护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监控个人剂量。
(七)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八)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报废处置时,应当对其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和去功能化处理。
(九)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医院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项目运行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内臭氧由机械排风系统抽至直线加速器机房屋顶上方排放(排放口距地面
2m
、四周设置
1m
围栏);生活污水依托第三住院楼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管网;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废靶件交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量小,采取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计算,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实体屏蔽体外
30cm
处剂量率均小于《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
HJ1198-2021
)中规定的
2.5
μ
Sv/h
限值。
经预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投入运行后,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的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
5.0mSv/a
和
0.1mSv/a
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臭氧对周围环境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生活污水依托第三住院楼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表
2
中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2
类标准要求;废靶件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
5
|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住院楼核医学科退役及后装机房迁建项目
|
内江市东兴区新江路
470
号
|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
四川同佳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
1.
退役工程概况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拟对内江市东兴区新江路
470
号医院内第四住院楼二层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及其配套环保设施实施退役。在退役活动实施之前,核医学科已于
2024
年
8
月全面停止使用并封闭管理,工作场所内已无放射性药品,无放射性废气产生,少量固体废物贮存于放射性废物暂存室内,衰变池内已无废水,场所内的通风橱、门、窗、吊顶及排风系统等设施未拆除,原有的办公桌椅、柜子及洁具等物品均未处置。
拟退役核医学科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有
131
I
、
89
Sr
、
153
Sm
、
32
P
、
125
I
、
125
I
(粒子)、
99
Tc
、
99m
Tc
,涉及
2
个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3.16×10
9
Bq
。本项目退役范围涵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室、放免分析室、清洗室、病人治疗室、多功能室、放射源库(含配药室、活性室
/
治疗室、
125
I
分药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室)、放射性废水衰变池等;
退役对象除以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墙面、地面、工作台、铅防护门和铅玻璃等)外,还包括放射性废水管道、通风管道、铅防护屏、铅分装柜、铅废物桶、
125
I
粒子保险柜、铅砖、铅罐、铅衣等防护用品和设备。
2.
后装机房迁建项目概况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拟在
内江市东兴区新江路
470
号医院内
直线加速器新机房综合楼北侧外新建
1
间后装机房及配套功能用房(地上
1
层、无地下部分),将第四住院楼一层原后装机房内的后装机(不含放射源)搬迁至新建机房内,在后装机内安装使用
1
枚最大装源活度为
3.7×10
11
Bq
的新购
192
Ir
放射源(属于
Ⅲ
类放射源),年出源时间约
207.5h
(治疗
200h+
质控
6h+
放射源校准
1.5h
),对腔内、组织间肿瘤进行放射治疗。
项目总投资
85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9.1
万元。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新建后装机房北侧、南侧墙体均为
600mm
厚混凝土,东侧、西侧、顶部墙体及迷道内、外墙均为
800mm
厚混凝土,东侧防护门为
8mm
铅当量单扇铅钢结构电动平移门。
(二)后装机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三)设置后装机房(含迷道)为控制区,操作室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也避免病人受到额外剂量的照射。
(五)后装机及机房采取门机联锁(门源联锁)、门灯联锁及语音提示、固定式剂量报警仪(门剂量联锁)、防止非工作人员操作的锁定开关、控制超剂量的联锁装置、紧急停机按钮、紧急开门按钮、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工作状态指示灯、施源器与源联锁、管道遇堵自动回源、仿真源模拟运行系统、控制台显示放射源位置、停电或意外中断照射时自动回源装置、手动回源装置、应急储源器、放射源返回储源器的应急开关等安全措施。
(六)后装机机头贮源部位设置了两层重金属屏蔽体,里层为
3cm
厚的金属钨,外层为
5cm
厚的金属铅,最外层为特制的防护钢壳,不易坏。后装机储源容器设置双人双锁,实行
24h
实时监控。
(七)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便携式
γ
辐射剂量率监测仪、固定式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八)后装机在诊疗过程中,应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对病人非病灶部位进行遮挡。
(九)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项目运行期,后装机房
产生的臭氧
由机械排风系统通过专用排风管道引至楼顶排放;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废
192
Ir
放射源由厂家回收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核医学科原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衰变池底泥、
放射性废水管道、过滤装置滤芯、工作台、办公桌、洗手池、铅箱、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桶外表面等的监测结果均能达到评价标准,无需采取进一步的退役措施,可达到无限制开放的目标,场所内的设备用品等可以作为普通物品继续使用或处置。本项目退役对周围环境及公众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本项目后装机房搬迁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经计算,后装机房屏蔽体外
30cm
处剂量率均小于
2.5μSv/h
,满足《放射治疗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
HJ1198-2021
)的要求;经预测,后装机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的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
5.0mSv/a
和
0.1mSv/a
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的二级标准;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表
2
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2
类标准要求;废放射源和生活垃圾可得到妥善处置。
|
网站首页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专区
- 简 / 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