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6 11:14:00] [来源:辐射处] [点击量: ] [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
4
个辐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202
5
年
5
月
6
日
-202
5
年
5
月
12
日。
电话:
028-80589022
地址:成都市科园南路
88
号
A2
座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处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国通(绵阳)新药技术有限公司游仙区放射药研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
绵阳市游仙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青龙山片区(绵阳市游仙区游仙街道康宁路
19号)
|
国通(绵阳)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
四川久远环保安全咨询有限公司
|
项目
选址于绵阳市游仙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青龙山片区(
绵阳市游仙区游仙街道
康宁路
19号)
,一期工程已取得环评批复(
川环审批〔
2022〕26号
)。
(
1)
综合车间(一)一层
放药
101车间
位于综合车间(一)一层,已建成生产线暂未投运。本次拟增加
228
Ra、
228
Th、
225
Ac、
224
Ra、
212
Pb、
212
Bi的日最大操作量,取消
227
Th核素,新增
211
At核素;将两条专用生产线改为通用生产线,核素可在2条生产线内进行生产操作但每天最多进行两种核素的生产。该车间生产方案包括:
228
Ra、
228
Th、
224
Ra、
212
Pb、
212
Bi核素溶液或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
225
Ac标记药物、
211
At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
放药
102车间
位于综合车间(一)一层,尚未安装设备,拟设
1条生产线。本次新增
224
Ra(
212
Pb)发生器、
228
Th(
212
Pb)发生器的生产、使用、销售,增加
228
Ra、
228
Th、
224
Ra的日最大操作量。该车间生产方案包括:
224
Ra(
212
Pb)发生器生产、销售;
228
Th(
212
Pb)发生器的生产、使用、销售;
228
Ra或
228
Th核素溶液的生产、使用、销售;
224
Ra核素溶液的生产、使用、销售;退役
224
Ra(
212
Pb)发生器、
228
Th(
212
Pb)发生器回收拆解。
放药
103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一层,尚未安装设备,拟设1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224
Ra的日最大操作量;新增
228
Ra、
228
Th核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新增
224
Ra(
212
Pb)发生器、
228
Th(
212
Pb)发生器的生产、使用、销售;取消
212
Pb、
212
Bi核素溶液的生产、销售、使用;退役
224
Ra(
212
Pb)发生器、
228
Th(
212
Pb)发生器的回收拆解。
放药
104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一层,尚未安装设备,设2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212
Pb、
212
Bi核素的日最大操作量,新增
225
Ac、
211
At、
203
Pb核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
放药
106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一层,尚未安装设备,设2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225
Ac核素的日最大操作量,新增
212
Pb、
225
Ac、
211
At核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
放药
107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一层,尚未安装设备,设2条生产线,本次取消
227
Th的生产、使用和销售,新增
225
Ac、
211
At、
177
Lu和
161
Tb核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将两条专用生产线改为通用生产线。生产方案包括
225
Ac标记药物、
211
At标记药物、
177
Lu标记药物和
161
Tb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
调整后综合车间(一)一层
总的
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6.19E+13Bq,属于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2)
综合车间(一)
二层
放药
201车间
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尚未安装设备,拟设
1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131
I核素的最大操作量。以外购
碘
(
131
I
)化钠溶液为原料生产
131
I口服液,产品年最大生产/销售77000瓶。
放药
202车间
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尚未安装设备,设
2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放药
177
Lu的日最大操作量,新增
161
Tb、
203
Pb、
225
Ac的操作;将两条专用生产线改为通用生产线,每天最多进行两种核素的生产。生产方案包括
177
Lu标记药物、
161
Tb标记药物、
203
Pb标记药物和
225
Ac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
放药
203车间
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已建成,设有
2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90
Y年操作天数。以外购
90
Y玻璃微球为原料生产
90
Y玻璃微球注射剂,产品年最大生产/销售83000瓶。
放药
204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已建成,设有2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177
Lu日最大操作量,新增
161
Tb和
225
Ac的操作;将两条专用生产线改为通用生产线,每天最多进行两种核素的生产。该车间生产方案包括
177
Lu标记药物、
161
Tb标记药物和
225
Ac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
放药
206车间
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已建成,设有
2条生产线,本次拟增加
177
Lu操作量,新增
161
Tb和
225
Ac的操作;将专用生产线改为通用生产线,每天最多进行两种核素的生产。该车间生产方案包括
177
Lu标记药物、
161
Tb标记药物和
225
Ac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该车间
177
Lu和
225
Ac的操作量、标记药物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流程等均与放药204车间一致。
161
Tb标记药物的产品方案为:以外购
161
Tb溶液为原料,合成、分装、制备
161
Tb标记药物,产品年最大生产/销售30400瓶(每瓶9.25E+09Bq)
。
放药
207车间综合车间(一)二层,尚未进行设备安装,设2条生产线,包括
177
Lu标记药物、
161
Tb标记药物和
225
Ac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该车间涉及核素的种类、操作量、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流程、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等均与放药206车间一致。
放药
208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原为预留车间,本次新增
177
Lu、
161
Tb、
255
Ac的操作。设置2条通用生产线,每天最多进行两种核素的生产。生产方案包括
177
Lu标记药物、
161
Tb标记药物和
225
Ac标记药物的生产、使用、销售。该车间
177
Lu和
161
Tb的操作量、标记药物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流程等均与放药206车间一致。
225
Ac标记药物的产品方案为:以外购
225
Ac溶液为原料,合成、分装、制备
225
Ac标记药物,产品年最大生产/销售5600瓶
。
放药
209车间位于综合车间(一)二层,原为预留车间,本次新增
177
Lu、
161
Tb、
255
Ac的操作。设置2条通用生产线,每天最多进行两种核素的生产。该车间涉及核素的种类、操作量、产品方案、生产工艺流程等均与放药206车间一致。
调整后综合车间(一)二层生产区
总的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1.35E+14Bq,属于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
3)
综合车间(一)二层质检中心
拟
在综合车间(一)二层质检中心新增
228
Th(
212
Pb)、
224
Ra(
212
Pb)、
211
At、
203
Pb、
188
W(
188
Re)、
99
Mo(
99m
Tc)、
86
Y、
68
Ge(
68
Ga)、
11
C等13种核素的操作,调整既有
68
Ga、
64
Cu、
32
P等24种核素的操作量或活动种类,调整后二层质检中心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7.34E+11Bq,属于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4)
综合车间(二)一层和二层研发中心
拟
在综合车间(二)一层和二层研发中心新增
224
Ra(
212
Pb)、
211
At、
203
Pb、
166
Ho、
137
Cs、
137
Cs(
137m
Ba)、
137m
Ba、
86
Y、
68
Ge、
11
C等10种核素,调整
64
Cu、
32
P、
18
F等28种核素的操作量及活动种类,调整后综合车间(二)研发中心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2.44E+11Bq,为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措施
综合车间(一)与综合车间(二)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墙为
300mm厚砖墙。各
放药
生产车间、质检中心、研发中心等工作场所隔墙采用
50mm厚净化岩棉彩钢板。各放射性原料库、成品库、放射性废物库的墙体均为300mm厚混凝土,顶板
均
为
200mm混凝土,地面采用环氧地面,库门为6mmPb防护门。
放药
103车间热室六个面、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250
mmPb;
放药
102车间热室六个面、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200
mmPb;
放药
104车间热室六个面、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150
mmPb;
放药
203车间热室六个面、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120
mmPb;
放药
101车间、201车间热室六个面、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100
mmPb;
放药研发中心热室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
60
mmPb,辐射防护隔离器
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
54
mmPb;
放药
107车间、204车间、206车间、207车间、209车间热室的六个面和观察窗屏蔽效能均为50
mmPb;
放射性质检区通风柜、
L防护屏和
放药研发中心
通风柜
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
30
mmPb;
放药
105车间、202车间、208车间的生物安全柜
屏蔽效能均为
20
mmPb;
放射性质检区
无菌隔离器
六个面屏蔽效能均为
10
mmPb。
212
Pb标记药物、
212
Bi标记药物包装均为西林瓶+50mmPb屏蔽体+外桶;
228
Ra核素溶液、
228
Th核素溶液、
224
Ra核素溶液、
90
Y玻璃微球和
224
Ra(
212
Pb)发生器、
228
Th(
212
Pb)发生器的包装均为西林瓶+30mmPb屏蔽体+外桶;
203
Pb标记药物包装为西林瓶+20mmPb屏蔽体+外桶;
177
Lu标记药物、
211
At标记药物和
161
Tb标记药物包装均为西林瓶+9mmPb屏蔽体+纸箱;
225
Ac标记药物包装为西林瓶+3mmPb屏蔽体+纸箱。
长半衰期放射性废水衰变池采用
C30抗渗混凝土构筑,侧壁和隔板均为300mm厚混凝土,短半衰期与长半衰期放射性废水储存区之间的隔板为800mm厚混凝土,池底板为400mm厚混凝土,顶板为200mm厚混凝土;普通短半衰期储罐区设置有8个储罐,长半衰期储罐区设置有2个储罐,储罐本身设置有25mm厚的铸铁。
放药生产车间的操作区内均设置有
1个20mmPb的不锈钢桶,用于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放射性质检区、研发区的各涉放实验室内均设置有1个20mmPb的不锈钢桶,用于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
(二)
两区划分
1.控制区:综合车间(一)一层各放药生产车间的操作区、外包间、缓冲间、洁具间、α放射性原料库、β放射性原料库、放射性成品库1、放射性成品库2、稳定性室2、放射性废物库、收发货厅、外包间、运输包装库、运输容器外清间、铅罐清洗间、铅罐库、走廊、器具分发间、药盒分发间、辐射监测间、去污淋浴间;二层各放药车间的操作区、外包间、缓冲、洁具间、走廊、辐射监测间、去污间、器具分发、包材分发、药物分发、空调机房,放射性质检区的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灭菌室、阳性操作室、气相室、数据室、液相室、理化间、稳定性室、检测室、天平室、质谱室、能谱室、留样间、分析室2、分析室1、理化室2及其配套的走廊、更衣室、去污淋浴间、辐射监测间。综合车间(二)一层的3间放射性分析实验室、5间放射性化学实验室、试剂室、清洗间、物理测量室、质谱室、气相色谱室、放射细胞间、稳定性实验室、同位素暂存室、冷冻放射性废物库、放射性废物库、放化实验耗材间、实验区内走廊;二层的3间放射性分析实验室、3间放化实验室、物理测量室、质谱室、气相色谱室、放射性细胞间、稳定性实验室、动物房、耗材间、UPS间、备品备件间及实验区内走廊。放射性废水衰变池废水储罐存放区、控制室、取样间、迷道和钢爬梯楼梯间。
2.监督区:综合车间(一)、(二)生产区的男更、女更和剂量管理室,放射性质检区的更衣室。
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标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三)辐射安全防护设施
1.放射性药物生产车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各门厅人流出入设置门禁系统,产品暂存间及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均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和双人双锁,采取“六防”措施,在控制区、监督区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
2.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的
热室和通风橱
内进行核素的操作,当遇强外照射操作时采用机械手;配备气衣、面罩、防护手套等;操作台、地面选用易于清污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去污。
3.设置专门的卫生通过间,配置人员出入口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γ辐射剂量率监测报警仪、便携式辐射监测仪表(污染、辐射水平)、移动式气溶胶取样监测设备、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取样监测设备、放射性气态流出物取样监测设备、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四)台账管理:放射性药物的原料及产品使用、销售和去向都必须有完整记录并长期保存,并由专人进行管理,并定期对公司内部所有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核查,确保
“物—账”统一。
(五)放射性废气处理措施
综合车间(一)放射性气载流出物排风系统共设有
56套高效过滤装置(其中11套除碘高效过滤装置、17套BIBO高效过滤装置、28套普通高效过滤装置)、6个放射性气载流出物排气筒(距地面约23.4m高);综合车间(二)放射性气载流出物排风系统共有15套高效过滤装置(BIBO高效过滤装置)、3个放射性气载流出物排气筒(距地面约16.5m高),具体如下所述:
综合车间(一)一
/二层放射性药物生产车间(201车间除外)各热室内废气分别经一级过滤装置(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二/三层排风机房再经BIBO或普通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其他涉放场所放射性废气通过管道由排风机引至二/三层排风机房再经BIBO或普通高效过滤装置处理;最终经1-1#排气筒高于屋顶排放(距地面约23.4m高)。201车间热室内废气经一级过滤装置(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三层排风机房再经I-1除碘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其他涉放场所放射性废气通过管道由排风机引至三层排风机房再经I-2与I-3除碘高效过滤装置处理;最终经1-2#排气筒高于屋顶排放(距地面约23.4m高)。综合车间(一)一层成品库、原料库、包装间、放射性废物库等场所废气全排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屋顶经普通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后通过1-3#排气筒排放(距地面约23.4m高)。二层放射性质检区的液相室、能谱室、理化间等场所废气,无菌操作室和无菌隔离器放射性废气,生物安全柜和气象室通风柜放射性废气,全排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屋顶分别经除碘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后通过1-3#、1-4#和1-5#排气筒排放(距地面高度均为23.4m)。放药208车间和209车间的热室内废气分别经一级过滤装置(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三层排风机房再经普通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其他涉放场所放射性废气通过管道由排风机引至三层排风机房再经普通高效过滤装置处理;最终经1-6#排气筒高于屋顶排放(距地面23.4m高)。
综合车间(二)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心二层分析实验室
1、二层分析实验室1通风橱和万象罩、分析实验室2、分析实验室3放射性废气全排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屋顶经BIBO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后由2-1#排气筒排放(距地面约16.5m高);一层物理测量室、质谱室、色谱室、热室、通风橱放射性废气全排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屋顶经BIBO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后由2-2#排气筒排放(距地面约16.5m高);一层前室、同位素暂存间、稳定性实验室、放射性废物库、物理测量室(通风橱)、放射细胞间、培养间等场所的放射性废气全排合并汇入一根管道,由排风机引至屋顶经BIBO高效过滤装置处理后由2-3#排气筒排放(距地面约16.5m高)。
活性炭处理段前后设置压差实时监测装置。
(六)放射性废液处理措施
放射性废水分长半衰期核素(
228
Ra、
228
Th、
137
Cs、
232
Th、
68
Ge)、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
11
C、
18
F、
32
P、
64
Cu、
68
Ga、
86
Y、
89
Sr、
89
Zr、
90
Y、
99
Mo、
99m
Tc、
111
In、
123
I、
124
I、
125
I、
131
I、
137m
Ba、
161
Tb、
177
Lu、
188
Re、
166
Ho、
188
W、
203
Pb、
211
At、
212
Bi、
212
Pb、
223
Ra、
224
Ra、
225
Ac、
227
Th)及放射质检区、放药研发中心产生的有机放射性废水。
分别在生产区热室内或质检研发实验室内配置
1个50L长半衰期(
228
Ra、
228
Th、
68
Ge、
137
Cs、
232
Th)放射性废水收集铅罐,收储至容积2/3时由生产线工作人员转运至衰变池长半衰期衰变罐内暂存,待衰变罐收储至容积80%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在综合车间(一)北侧建设埋地式衰变池
1座,池内设置有短半衰期放射性废水储罐区(5个储罐)和有机放射性废水储罐区(3个储罐),分别收集短半衰期放射性废水、有机放射性废水,暂存衰变10个最长半衰期后取样监测达标(总α≤1Bq/L、总β≤10Bq/L、
131
I≤10Bq/L),经主管部门认可后,排入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再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七)放射性固废处理措施
综合车间(一)内各生产线及质检中心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按核素种类(长半衰期、
α短半衰期、β短半衰期)由专用容器分类收集打包,集中至该车间一层的放射性废物库暂存。综合车间(二)研发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按核素种类(长半衰期、短半衰期)由专用容器分类收集打包,集中至该车间一层放射性废物库暂存。仅含有
131
I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180天,经监测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
2
的可作为一般固废处理;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
24小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30天,经监测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
2
、
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
2
的可作为一般固废处理;所含核素半衰期大于
24小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10个最长半衰期,经监测α表面污染小于0.08Bq/cm
2
、
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
2
的可作为一般固废处理。含
228
Ra、
228
Th、
68
Ge、
137
Cs、
232
Th
的放射性
固体废物
单独收集,根据库容暂存情况不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
放射性废物包装体外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
0.1mSv/h,表面污染水平对β和γ发射体及低毒性α发射体应小于4Bq/cm
2
,其他
α发射体应小于0.4Bq/cm
2
。
外购的
224
Ra(
212
Pb)发生器、
228
Th(
212
Pb)发生器、
99
Mo(
99m
Tc)发生器、
188
W(
188
Re)发生器、
68
Ge(
68
Ga)发生器、
137
Cs(
137
mBa)发生器报废后分类收集,交发生器生产厂家回收处理。废过滤器芯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自主生产的废发生器由在对应的生产车间拆解,拆解下的废离子交换柱分类收集暂存至综合车间(一)一层放射性废物库,最终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暂存衰变经监测达标后的废水相色谱检验样品溶液、混有乙
腈
的废样品溶液、废过滤器芯与废树脂按照危险废物管控要求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
(八)项目施工期还应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厂区
原有
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本项目运营期,经屏蔽效能核算,各辐射工作场所及热室、通风橱等使用的屏蔽防护材料与厚度均能满足屏蔽防护要求。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的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
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除碘)、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短半衰期放射性废水、有机放射性废水暂存衰变
10个最长半衰期后取样监测达标(总α≤1Bq/L、总β≤10Bq/L、131I≤10Bq/L),经主管部门认可后,排入公司内部污水处理站处理,再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长半衰期放射性废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园区生活污水管网;放射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废发生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厂界昼间、夜间噪声分别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2
|
眉山市气象局眉山市
X
波段双偏振相控阵
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青神县气象局
|
眉山市气象局
|
四川瑞迪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拟在眉山市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青神县气象局占地范围内建设
1
套
AXPT0464
型
X
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包括
1
座雷达铁塔、
1
栋设备方舱(布置雷达综合机柜、
UPS
机柜、
UPS
电池柜、网络机柜、危险废物暂存柜等)。
本项目
AXPT0464
型
X
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工作频率
9430MHz
,峰值功率
1200W
。站点海拔高度
455.5m
,天线下缘距地面高度
24m
,天线尺寸
1.3m
×
0.70m
,最大增益
38.20dB
,发射系统损耗
3.50dB
。脉冲重复频率
7407Hz
、
5000Hz
、
2500Hz
,对应脉冲宽度
30
μ
s
、
40
μ
s
、
60
μ
s
,对应脉冲最大占空比
22.2%
、
20%
、
15%
,对应平均功率
266W
、
240W
、
180W
。水平波束宽度
1.78
°,垂直波束宽度
1.77
°,最小仰角
0.885
°,水平扫描范围
0
°
~360
°,垂直扫描范围
0.885
°
~61.2
°,扫描模式包括平面扫描、垂直高度扫描、扇形扫描和体扫。
项目总投资
912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8.7
万元,约占总投资的
2.1%
。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1.
本项目雷达天线管状波束不朝向地面,仰角≥
0.885
°,地面主要受偏轴方向电磁环境影响。雷达天线
0m~498m
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内建筑物海拔高度须小于
477.4m
,
498m
以外不划定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且不作建筑物限高要求。
2.
雷达天线位于铁塔顶部,远高于周围建筑物,减小了对周围居民的电磁环境影响。
3.
建设单位应主动向雷达站所在地的规划部门备案站址、雷达基本参数以及电磁环境影响控制范围,以便规划部门对雷达站周边新建建筑物进行控制。
4.
站界四周设置围墙,并在站内设置
24h
监控系统和值班人员。
5.
铁塔顶部设有顶板遮盖并上锁,由专人管理钥匙。
6.
雷达天线设置高压连锁装置,即人员在雷达工作状态下进入铁塔顶部时,雷达天线自动断电,实现对误入人员的保护。
7.
建设单位须加强雷达站的日常运行管理,确保发射机和天线按报告书提出的参数运行,防止雷达出现异常工况运行。
8.
对于站区天线下方工作人员长期居留场所,应根据条件设置必要的电磁屏蔽措施。
9.
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依托眉山市气象局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10.
项目运行期生活污水依托眉山市气象局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所有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经隔声及距离衰减,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2
类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废旧蓄电池、废润滑油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暂存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根据类比监测:类比天气雷达天线水平方向
500m
内区域,地面电场强度均小于
0.80V/m
(检测下限),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模式计算:近场区偏轴方向最远水平达标距离为
131.5m
,垂直距离地面
22m
及以下区域,峰值功率密度、平均功率密度均满足相应评价限值要求。远场区最远水平达标距离为
498m
;峰值功率密度最大值满足
252W/m
2
的评价限值要求。敏感目标处平均功率密度和峰值功率密度分别满足
0.252W/m
2
和
252W/m
2
的评价限值要求。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或处理要求。
三、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
3
|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增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及医用射线装置使用项目(重新报批)
|
自贡市大安区东部新城东环线互通立交桥与东盐都大道交叉口西北方向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部新城院区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内
|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
四川省自然资源实验测试研究中心(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已取得环评批复(川环审批〔
2023
〕
2
号),医院拟对已批复未建成的核医学科场所范围和能力、平面布局、墙体屏蔽防护厚度、通排风设计、放射性废水管网及拟使用核素种类、活度等进行调整,调整后仍分为
3
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核素治疗中心、放药制备和小动物实验中心、核素影像中心)。
(
1
)核素治疗中心
核素治疗中心位于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负一层北部区域,涉及使用碘
-131
、钐
-153
、铽
-161
、镥
-177
、铼
-188
、砹
-211
、镭
-223
、锕
-225
对患者进行肿瘤治疗,总的日最大最大操作量为
3.29E+09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2
)放药制备和小动物实验中心
放药制备和小动物实验中心位于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负一层中央,涉及淋洗操作锗
-68
、镓
-68
,标记、合成、制备氟
-18
、钪
-44
、铜
-64
、锆
-89
、铽
-161
、镥
-177
、砹
-211
、铅
-212
和锕
-225
;动物实验区涉及操作的核素除药物制备区提供外,还涉及操作影像中心淋洗制备的锝
-99m
和外购的钇
-86
、钇
-90
、碘
-123
和碘
-124
(均为成品制剂),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9.78E+08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3
)核素影像中心
核素影像中心位于门急诊医技住院综合楼负一层南部区域,涉及使用锝
-99m
(钼锝发生器淋洗)、铟
-111
(外购)和碘
-123
(外购)对患者进行单光子影像诊断,使用氟
-18
(外购)、铜
-64
(外购)、镓
-68
(放药制备区使用锗镓发生器淋洗)对患者进行正电子影像诊断,使用锶
-89
对患者进行骨癌治疗,使用磷
-32
和锶
-90
进行敷贴治疗,在
SPECT/CT
或
PET/CT
引导下对患者进行碘
-125
粒子植入。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5.47E+08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项目总投资
150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694.1
万元,约占总投资的
46.3%
。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核医学科辐射工作场所四周墙体为
240mm实心砖+40mm或60mm或80mm硫酸钡,顶部为180mm厚混凝土或180mm厚混凝土+4mmPb/2mmPb铅板,底板为250mm混凝土或250mm混凝土+40mm硫酸钡;防护门为4~10mmPb铅门。核素治疗中心含碘-131自动分装仪的手套箱和其他核素手套箱正面屏蔽效能均为50mmPb、其余面均为40mmPb。放药制备中心热室正面屏蔽效能为70mmPb,其余面为60mmPb;防护通风橱正面屏蔽效能为50mmPb,其余面为40mmPb;铅罐屏蔽效能为30mmPb或40mmPb。核素影像中心2个手套箱正面屏蔽效能为20mmPb或60mmPb,其余面屏蔽效能为15mmPb或40mmPb。三个乙级场所的服药窗屏蔽效能分为40mmPb、6mmPb、4mmPb三种;注射窗屏蔽效能分为50mmPb、40mmPb、10mmPb、6mmPb、4mmPb五种;铅屏风屏蔽效能为10mmPb或5mmPb;落地式注射装置屏蔽效能为10mmPb或50mmPb;注射器防护套、注射器防护提盒、药品转移铅防护盒、放射性固废箱、放射性废物桶屏蔽效能均为20mmPb。
(二)设置核素治疗中心的放射性废物间、被服处置间、核素病房及走廊、患者走廊、甲癌送餐间及送餐通道、备药室、储源间、保洁间、注射间、服药室、甲亢留观室、甲吸室,放药制备和小动物实验中心的热室、内毒素间、药代实验室、阳性对照室、无菌实验室、放射性废物间、小动物操作间、小动物暂存间、小动物显像机房、放射性废物间,核素影像中心的敷贴治疗室、备药室、储源间、放射性废物间、患者走廊、运动负荷室、
SPECT/CT机房、PET/CT机房、PET/MR机房、保洁室、SPECT留观室及候诊室、PET留观室/抢救室、PET候诊室以及衰变池为控制区;设置核素治疗中心的患者入口缓冲间、患者出口缓冲间、备药室1入口缓冲间和淋浴间,放药制备和小动物实验中心的热室缓冲间、外包间、洁具间、洗消间、准备间、场所内的一更、二更和缓冲间、紧急淋浴间、小动物显像机房,核素影像中心的备药室2缓冲和淋浴间、患者入口缓冲间、SPECT/CT控制室、PET控制廊、PET设备机房、SPECT/CT显像患者出口缓冲间、PET显像患者出口缓冲间为监督区。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三)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以及研究与实验需求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和实验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或给药量,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
(四)核医学科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通排风系统、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热室、手套箱、碘
-131自动分装仪、通风橱、储源间、防护屏风、储源铅罐、放射性废物衰变桶、放射性废水衰变池等防护设施。
(五)
SPECT/CT机房、PET/CT机房和SPECT/PET/CT机房均采取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语音播报及对讲装置等安全措施。
(六)放射性药物或放射源放置于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铅罐内暂存,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防盗入侵报警装置。储源间应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
“六防”措施。
(七)敷贴治疗使用的
90Sr-90Y敷贴器,平时存放于储源间内敷贴储源箱内,每日由医护人员转移至敷贴室使用。磷-32敷贴器在放药制备中心备药室2手套箱内制作完成后,装入10mm铅当量的有机玻璃盒内,通过传递窗传入敷贴治疗室。
(八)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热室、手套箱和通风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甲癌、甲亢和甲吸采用自动分装仪分装,隔室指导服药;工作场所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墙面与地面交接作圆角处理,地面全部敷设易去污并可以拆除更换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放射性核素的分装过程中在易去除污染的工作台上放置的搪瓷盘内进行,并铺以吸水性好的材料,以防止放射性药液洒漏造成操作台污染,每次完成分装工作后,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在完成工作后按指定通道离开,同时缓冲区设置喷淋清洗区和表面沾污监测仪。
(九)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十)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一)
PET/CT、SPECT/CT、SPECT/PET/CT在报废处置时,应对射线装置内的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和去功能化处理。
(十二)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内的热室柜、手套箱、通风橱等柜体顶部均自带放射性废气吸附装置(一级过滤装置),
2个甲癌病房排气管道汇合后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带除碘功能)吸附后再汇入主管道,各场所废气通过管道引致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楼顶排放。楼顶共设有6个放射性废气排放口,各排口前端均设置了活性炭吸附装置(二级过滤装置)。动物恶臭由机械排风系统引至房顶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
动物饲养应采取干法饲养,饲养笼具应提前铺设垫料,不产生放射性废水。核素影像中心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短半衰期衰变池封闭衰变超过所含核素
10个最长半衰期后,核素治疗中心、放药制备和小动物实验中心的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长半衰期衰变池封闭衰变超过180天后,经监测符合标准(总α≤1Bq/L、总β≤10Bq/L、碘-131活度浓度≤10Bq/L)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后,采用专用塑料袋收纳、密封,及时转运至放射性固废间暂存衰变,含半衰期小于
24h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30天,含半衰期大于24h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核素最长半衰期的10倍,含碘-131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180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08Bq/cm2、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0.8Bq/cm2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废敷贴器、废碘-125粒籽源、废发生器分别由厂家回收处理;废过滤器(含废活性碳)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动物尸体放置于带铅箱的冰柜内暂存,清洁解控后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计算,热室、手套箱、通风柜和碘
-131自动分装仪外表面30cm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防护门、注射窗、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2.5μSv/h,屏蔽体外人员偶尔居留的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10μSv/h,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要求。
经预测,综合考虑负二层直线加速器的影响,核医学科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受到的年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
5.0mSv/a和0.1mSv/a的剂量约束值。
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表2中总α≤1Bq/L、总β≤10Bq/L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敷贴器、废碘-125粒籽源、废发生器、动物尸体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
4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第五住院大楼改扩建项目
|
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
2
段
32
号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
四川省自然资源实验测试研究中心(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
|
拟在成都市青羊区一环路西
2
段
32
号医院内部将第五住院大楼南侧一站式报修服务中心建筑物拆除,在该处及相邻空地建设
1
栋核医学大楼(地下三层、地上四层),其中第四层与第五住院大楼相连,作为其附属楼。核医学大楼负三层为衰变池区,负二层为放射性药物制备区、动物实验区和辅助用房,负一层为正电子影像区和辅助用房,一层为门诊诊疗区、高压氧舱治疗区和辅助用房,二层为单光子影像区和辅助用房,三层为甲癌住院治疗区和辅助用房,四层为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和辅助用房,共
7
个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1
)放射性药物制备区和动物实验区
放射性药物制备区位于核医学大楼负二层西部区域,涉及使用
1
台
PET trace800
麒麟型回旋加速器生产(制备)碳
-11
、氮
-13
、氟
-18
、铜
-64
、镓
-68
、锆
-89
、碘
-124
,使用锗镓发生器淋洗制备镓
-68
,用于动物实验(氮
-13
不涉及)和负一层正电子影像区的显像诊断;分装并标记(原料外购)铜
-67
、铽
-161
、镥
-177
、锕
-225
,用于动物实验(铜
-67
不涉及)和四层肿瘤治疗与临床试验研究。动物实验区位于核医学大楼负二层东部区域,涉及使用碳
-11
、氟
-18
、铜
-64
、镓
-68
、锆
-89
、锝
-99m
、铟
-111
、碘
-124
、碘
-131
、铽
-161
、镥
-177
、铅
-203
和锕
-225
共
13
种核素开展动物实验。放射性药物制备区和动物实验区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3.39E+09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2
)正电子影像区
正电子影像区位于核医学大楼负一层,涉及使用碳
-11
、氮
-13
、氟
-18
、铜
-64
、镓
-68
、锆
-89
和碘
-124
用于
PET/CT
、
PET/MR
显像诊断,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5.74E+08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3
)门诊诊疗区
门诊诊疗区核医学大楼一层,使用外购的锶
-89
和镭
-223
进行骨癌转移治疗;使用外购的碘
-131
进行甲吸测定和甲亢治疗。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合计为
1.02E+09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4
)单光子影像区
单光子影像区位于核医学大楼二层,使用外购的锝
-99m
进行肺通气测定和
SPECT/CT
显像诊断,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合计为
1.45E+08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5
)甲癌住院治疗区
甲癌住院治疗区位于核医学大楼三层东部区域,拟使用外购的碘
-131
进行甲癌治疗,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3.33E+09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6
)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
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位于核医学大楼三层西部区域,使用负二层放药制备区分装标记的铽
-161
和镥
-177
开展癌症治疗,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3.70E+09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7
)
GCP
住院治疗区
GCP
住院治疗区位于核医学大楼四层,使用负二层放药制备区分装标记的铜
-67
、铽
-161
、镥
-177
和锕
-225
,使用外购的钇
-90
开展肿瘤治疗和临床试验研究;使用外购的碘
-125
(粒籽源)开展肿瘤治疗,总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
3.702E+09Bq
,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项目总投资
11738.24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092.4
万元,约占总投资的
9.31%
。
|
一、主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及环保措施
(一)实体屏蔽
回旋加速器机房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北侧、南侧、东侧墙体厚度均为
2500mm
,屋顶厚度为
2200mm
,“
S
”迷道从里往外第一层内墙厚度为
729mm~1108mm
,第二层隔墙厚度为
585mm~1083mm
,第三层隔墙厚度为
800mm
,第四层外墙厚度为
600m
,防护门为
15mm
铅
+150mm
含硼聚乙烯。其他区域均采用彩钢板隔断,其中放药制备区热室工作箱均为
100mm
铅当量,手套箱均为
10mm
铅当量,其余质控室通风橱、无菌检测
/
微生物实验室和阳性对照室生物安全柜内均设置
20mm
铅当量
L
型铅屏。动物实验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为
240mm~370mm
实心砖或
240mm
实心砖
+5mm
铅或
400mm
混凝土等屏蔽体;顶板为
150mm~35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18mm
铅当量;传递窗屏蔽效能为
5mm
铅当量,观察窗屏蔽效能为
8mm
铅当量;实验室手套箱屏蔽效能为
60mm
铅当量,注射
/
解剖手套箱屏蔽效能
30mm
铅当量,检测实验室手套箱屏蔽效能
20mm
铅当量。正电子影像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均为
370mm
实心砖;顶板为
180mm~350mm
混凝土或
180mm
混凝土
+1mm
铅板,底板为
150mm~35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15mm
铅当量;注射窗屏蔽效能为
50mm
铅当量,观察窗屏蔽效能为
10mm
铅当量;手套箱屏蔽效能为
60mm
铅当量。门诊诊疗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为
240mm
或
370mm
实心砖、
370mm
实心砖
+15mm
或
20mm
铅;顶板为
260mm
混凝土,底板为
180mm~35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15mm
铅当量;注射与服药窗屏蔽效能均为
20mm
铅当量;手套箱屏蔽效能为
30mm
铅当量。单光子影像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均为
370mm
实心砖;顶板为
150mm~300mm
混凝土,底板为
150mm~35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5mm
铅当量;注射窗屏蔽效能为
10mm
铅当量;观察窗屏蔽效能为
5mm
铅当量;手套箱屏蔽效能为
10mm
铅当量。甲癌住院治疗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为
370mm
实心砖或
370mm
实心砖
+8mm
铅;顶板为
150mm~350mm
混凝土,底板为
150mm~30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25mm
铅当量;碘
-131
(甲癌)自动分装仪屏蔽效能为
40mm
铅当量。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均为
370mm
实心砖;顶板为
150mm~350mm
混凝土,底板为
150mm~30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25mm
铅当量;注射窗屏蔽效能为
10mm
铅当量;手套箱屏蔽效能为
20mm
铅当量。
GCP
住院治疗区主要功能房间四周墙体均为
370mm
实心砖;顶板为
150mm~260mm
混凝土,底板为
150mm~350mm
混凝土;防护门屏蔽效能为
3mm~10mm
铅当量;注射窗屏蔽效能为
10mm
铅当量;手套箱屏蔽效能为
20mm
铅当量。
(二)
“两区”划分
控制区:负三层衰变池区;负二层前体合成室、质控室、无菌检测
/
微生物实验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污洗间、消毒洁具间、退更、一更、二更、物料间、外包间、热室、α核素实验室、洁净走廊、实验室、耗材库、储源室、阳性对照室、回流排间、影像扫描间及控制室、准备间(注射
/
解剖)、动物饲养间、动物尸体暂存间;负一层分装室、储源室、注射室、注射后等候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
PET/CT
机房、
PET/MR
机房、患者走廊、留观室、污洗间;一层敷贴治疗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分装室、注射
/
服药室、甲吸室、门诊留观室、污洗间;二层分装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注射室、运动负荷室、肺通气室、
VIP
等候室、
SPECT/CT
机房、注射后等候室、留观室、污洗间、患者走廊、药物专用电梯;三层甲癌住院治疗区的分装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服药室、污洗间、抢救室、污染被服间、碘
-131
病房、碘
-131
患者走廊;三层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的分装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配药室、污洗间、抢救室、污染被服间、新型核素病房、新型核素患者走廊;四层分装室、储源室、放射性废物暂存间、注射室、污洗间、碘
-125
病房、抢救室、污染被服间、
GCP
病房、
GCP
实验室。
监督区:负二层回旋加速器控制室、去污检测间、更衣
/
淋浴间、缓冲间;负一层卫生通过间、淋浴间、设备间、控制室、缓冲间;一层卫生通过间、淋浴间、缓冲间;二层卫生通过间、淋浴间、缓冲间、控制室;三层卫生通过间、缓冲间、淋浴间、送餐间;四层卫生通过间、淋浴间、缓冲间。
控制区进出口处应设立醒目的警告标志,制定适用于控制区的职业防护与安全管理措施,运用行政管理程序和实体屏障限制进出控制区;监督区进出口处应设立表明监督区的标牌,以黄线警示监督区的边界。
(三)回旋加速器、
SPECT/CT
、
PET/CT
、
PET/SPECT/CT
等自身具有固有安全措施。
(四)根据诊疗需求和病人实际情况以及研究与实验需求制定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在满足诊疗要求和实验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放射性药物注射或给药量,选择合理可行尽量低的射线照射参数以及尽量短的出束时间,减少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
(五)回旋加速器设置门与加速器高压触发
/
束流联锁、工作状态指示灯(门
-
灯联锁)、声光报警及语音播报、门
-
剂量联锁(含固定式γ探头)、视频监控系统、紧急开门装置、清场巡更按钮、紧急停机按钮、延时开门联锁、固定式剂量率监测系统(含γ和中子剂量率监测功能)、控制台和大厅门钥匙控制、紧急出口标志及应急照明。
SPECT/CT
机房、
PET/CT
机房和
SPECT/PET/CT
机房均采取工作状态指示灯(门灯联锁)、紧急止动装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语音播报及对讲装置等安全措施。
(六)核医学科采取病人流通单向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对讲装置、通排风系统、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配备专用手套箱、碘
-131
(甲癌)自动分装仪、通风橱、储源间、防护屏风、储源铅罐、放射性废物衰变桶、放射性废水衰变池等防护设施。
(七)放射性药物或放射源放置于储源间双人双锁的保险柜铅罐内暂存,日常期间由值班人员巡视检查,出入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头及防盗入侵报警装置。储源间应采取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破坏、防射线泄漏的
“六防”措施。
(八)辐射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在有负压专用手套箱和通风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碘
-131
(甲癌)采用自动分装仪分装,隔室指导服药;工作场所地面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墙面与地面交接作圆角处理,地面全部敷设易去污并可以拆除更换的材料,每次操作完成后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进行去污;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分装标记过程在易去除污染的工作台上放置的搪瓷盘内进行,并铺以吸水性好的材料,以防止放射性药液洒漏造成操作台污染,每次完成分装标记工作后,将其放入放射性废物桶内。辐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在完成工作后按指定通道离开,同时缓冲区设置喷淋清洗区和表面沾污监测仪。
(九)医护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X-
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固定式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个人剂量报警仪等设备监控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
(十)项目施工期主要采用及时清扫、定期洒水、加强管理等方式减少扬尘,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采用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采用回收利用、收集清运等方式处理固体废物。
(十一)射线装置在报废处置时,应对射线装置内高压射线管进行拆解和去功能化处理。
(十二)
“三废”处理
废气:负二层动物实验区和放射性药物制备区设置
10
套放射性废气排风系统,负一层正电子影像区、一层门诊诊疗区、三层甲癌住院治疗区、三层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四层
GCP
住院治疗区分别设置
2
套放射性废气排风系统,二层单光子影像区设置
3
套放射性废气排风系统。各热室工作箱和手套箱排风经顶壁处自带过滤器过滤后,再经独立排风管道引至屋顶,经初中效过滤器
+
高效过滤器(除碘)过滤后高于屋顶(距地高度
21.3m
)排放,其余涉放场所排风经独立排风管道引至屋顶,经初中效过滤器
+
高效过滤器(除碘)过滤后高于屋顶(距地高度
21.3m
)排放。动物恶臭由饲养间排风系统经独立排风管道引至屋顶过滤器后排放。
废水:动物饲养采取干法饲养,饲养笼具应提前铺设垫料,不产生放射性废水。负二层放射性药物制备区与动物实验区、负一层正电子影像区、三层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四层
GCP
住院治疗区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长半衰期衰变池封闭衰变超过所含核素
10
个最长半衰期后,经监测符合标准(总α≤
1Bq/L
、总β≤
10Bq/L
)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二层单光子影像区的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短半衰期衰变池封闭衰变超过
30
天后,经监测符合标准(总β≤
10Bq/L
)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一层门诊诊疗区、三层甲癌住院治疗区含碘
-131
放射性废水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排入碘
-131
衰变池封闭衰变超过
180
天后,经监测符合标准(总β≤
10Bq/L
、碘
-131
活度浓度≤
10Bq/L
)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依托医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固废:放射性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后,采用专用塑料袋收纳、密封,及时转运至放射性固废间暂存衰变,含半衰期小于
24h
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
30
天,含半衰期大于
24h
核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核素最长半衰期的
10
倍,含碘
-131
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超过
180
天,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α表面污染水平小于
0.08Bq/cm2
、β表面污染水平小于
0.8Bq/cm2
后作为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垃圾暂存间暂存;废回旋加速器靶膜及附件、废锗镓发生器、废校准源、废碘
-125
(粒籽源)及时由厂家或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废过滤器(含废活性碳)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动物尸体放置于带铅箱的冰柜内暂存,清洁解控后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市政环卫统一清运。
选用低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等方式减少噪声。
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经计算,热室、手套箱、通风橱和碘
-131
(甲癌)自动分装仪外表面
30cm
处人员操作位周围的剂量当量率小于
2.5
μ
Sv/h
,非正对人员操作位表面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
25
μ
Sv/h
,防护门、注射窗、观察窗和墙壁外表面
30cm
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
2.5
μ
Sv/h
,屏蔽体外人员偶尔居留的区域周围剂量当量率小于
10
μ
Sv/h
,满足《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
HJ1188-2021
)要求。
经预测,放射性药物制备区、动物实验区、正电子影像区、门诊诊疗区、单光子影像区、甲癌住院治疗区、新型核素住院治疗区、
GCP
住院治疗区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所受附加有效剂量分别小于
5.0mSv/a
和
0.1mSv/a
的剂量约束值。
运行期产生的放射性废气经过滤、吸附处理后对环境影响很小;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后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表
2
中总α≤
1Bq/L
、总β≤
10Bq/L
的要求,生活污水依托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表
2
中的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
2
类标准要求;放射性固体废物、废靶膜及附件、废校准源、废过滤器、废碘
-125
粒籽源、废锗镓发生器、动物尸体和生活垃圾均可得到妥善处置。
|
网站首页
- 政务新媒体矩阵
- 无障碍浏览
- 适老化 / 长者专区
- 简 / 繁